巨浪

第二十二章 东南之争

被点到名的是舰队后勤装备司的方贤俊少校,与谷卫东一样,他也是技术军官。

按照方贤俊的说法,新式战列舰的防护水平只需要在“长江”级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级别就足够了。

当初,“长江”战列舰是按照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抵御十四英寸穿甲弹的标准设计防护装甲的。实际上,在条约的限制下,以三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除非大幅度的牺牲其他性能,“长江”级战列舰的防护水平很难越这一水平。

因此,新式战列舰只需要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抵御十六英寸穿甲弹。

听了一会,白佑彬心里有数了。

毫无疑问,南洋舰队将美国海军当作了主要敌人。因为美国海军没有开过十六英寸口径的主炮,所以没有必要按照更高的防护标准建造战列舰。

问题是,南洋舰队在这个地方钻了空子。

所谓的“常规交战距离”,还有“十六英寸穿甲弹”都是模棱两可的概念。

常规交战距离的核心就是“避弹区”,即在该区间内,敌舰射出的穿甲弹既无法穿透垂直主装甲带,也无法穿透水平装甲。“避弹区”的范围,直接决定了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的厚度。南洋舰队采用的是帝国海军在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提出的旧标准,而不是在十年之后提出的新标准。别看这个小小的差别,在建造的时候,足以使战舰的装甲厚度出现三成以上的差幅!

十六英寸穿甲弹也有两种,一是强调近距离交战时,打击垂直主装甲带的轻弹。二是强调远距离交战时,打击水平装甲的重弹。现在日本海军与英国海军主要使用的就是轻弹,而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已经装备了重弹,帝国海军也偏向装备重弹。对应两重不同的穿甲弹,其在不同交战距离上的穿甲威力有明显区别,因此所需要的防护装甲厚度,乃至装甲分配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正是利用这两点,南洋舰队希望尽量压缩新式战列舰的装甲重量,减少排水量,从而用同样的经费建造更多的战列舰。当然,也能因此为动力系统分配到更多的重量,大幅度提高战列舰的度。

“少尉,你的观点呢?”

最终,问题还是抛到了白佑彬的手上。

“其实……”稍微迟疑了一下,白佑彬说道,“在火力方面,我一直认为没有必要与日本比拼主炮口径。先,过于庞大的战列舰既不利于建造,也难以形成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在战时条件下,对帝国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另外,日本的工业技术非常薄弱。虽然有情报证明,日本正在开的新式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六万吨左右,但是以日本的装甲钢工艺,其防护水平很难达到标称厚度。所以,只要能够挥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四百毫米左右口径的穿甲弹足以对付日本的新式战列舰。”

谷卫东微微一笑,说道:“看来,白少尉与我们想到一块了。”

这时候,白佑彬才现,其他几名军官也朝自己笑了起来。

“这样的话,我们抓紧时间好好总结一下。下午两点的会议很重要,就算司令部不会完全采纳我们的标准,也应该尽量强调我们的观点,并且尽可能的推行我们的标准。”

房间内顿时热闹了起来,白佑彬则很少言。

此时此刻,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海军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