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

第二百八十二章:人心所向

分起来。

很显然……一次权力的真空,永远都不会缺乏投机者。

就在一日之后的清早。

薄雾缭绕。

街上已有行人行迹匆匆,一群读书人,头戴着纶巾,穿着儒衫,招摇过市。

当然,一群读书人罢了,不会有人刻意去关注。

可当他们抵达了信王府外头,却一下子,让路人们突然生出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看上去……要出事了。

住在京城的人,和其他州府的人不一样。

因为在天子脚下,从小耳濡目染,熟知各种朝堂中的内幕,虽然这些内幕,不过是雾里看花,可京城的人,却极具敏感性。

于是,许多人忍不住驻足。

而这时,这为首的读书人便跪在了信王府的外头。

紧接着,其他的读书人也纷纷地拜倒。

王府之内的宦官吓了一跳,连忙出来道:“敢问诸生来此,所为何事?”

在大明,读书人是惹不得的,哪怕是王府的太监,也需对他们好好地应对。

这为首的读书人道:“鄙人王欢。”

一听王欢,这太监似乎略有耳闻。

这好像是一个大儒,学问很精深,在京城之中很有名望,听说还组织了一个学社,和东林书院不清不楚,当然,是无锡的东林书院。

听闻此人,曾是东林大儒的某个弟子,现如今,也已成了名满京城的人物。

这太监更是小心起来,于是挤出笑容道:“王先生跪在此,是有什么冤屈吗?”

“国家危难之秋,怎可为了个人的冤屈而来拜谒信王殿下。”王欢振振有词地道。

这太监听罢,肃然起敬的样子,便又问:“那么……却是为何呢?”

王欢道:“陛下生死未卜,外有流寇和建奴虎视眈眈,内有骄兵悍将心怀不臣之念,京城上下,人心浮动,社稷已经岌岌可危了。时至今日,理应有贤明的长君出来,代为执掌政事,效仿英宗先例。端王殿下,体貌大臣,礼贤下士,节用爱人,饱读诗书,在此时此刻,难道还可以闭门不出,做富贵闲人吗?恳请端王殿下,立即入宫,先行谒见太妃与皇后娘娘,与太妃、皇后娘娘共商国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