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轻松

名留青史,就是这么简单。

随后,皇帝陛下下旨嘉赏两人,对两人所言,表示了肯定。

周仿在中书的位置,一下便稳固了起来,因为他确实是站在文臣的角度上,来看待国朝政事的,这样的认同,让他的同门下平章事之职,显得实至名归。

而李之问同样声名鹊起,晋身从六品鸿胪寺少卿,也没有什么人再说闲话了。

实际上,这是如今河东金国降臣,头一次真正进入大秦权贵的视线,亮相很惊艳,尤其是少了蜀人融入大秦朝堂所必须的漫长的过程。

鸿胪寺初立,声势却已不小,随后,皇帝陛下下旨,令鸿胪寺遣人出使回鹘。

最终定下来的正副使节,也让中书的大人们又头疼了几番。

正使赫然乃皇室宗亲,李氏宗族子弟,按辈分来说,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叔伯兄弟,在皇室之中,向有贤名。

李之问也挺倒霉,刚上任,手下没什么得用之人,只能亲自任副使。

又从长安国武监找了两个通译,年关还没到,天寒地冻之时,便于长安启程,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此事上自然有些波折,但皇帝陛下振振有词,皇室担天下之望,亿万生民奉养,怎能饱食终日,不思报效国家?

皇帝陛下的大道理说的很顺溜,显然已经深思熟虑过了,而且,晋国公赵石在此事上,也旗帜鲜明的站在了皇帝陛下一边儿。

于是,波折遂平,至于文臣们的种种担忧,被这两位君臣联手,给硬压了下来。

皇帝陛下还有意将宗族出使异邦定为常例,这一下,很多人也就琢磨出了其中的味道,一旦知道了圣意为何,从来也不缺少顺应皇帝陛下心意之人。

这事实际上并不算小,但在大秦成武七年就这么轻描淡写的办了下来,也只能说,大秦成武皇帝选择的时机太好,或者也可以说,这个时候大秦皇权渐渐的开始走向巅峰,臣下们也开始日趋习惯于皇帝陛下的乾纲独断了。

大秦成武七年,就在这些纷纷扰扰中,走到了尽头。

年关将至,大秦内外,终于迎来了一段稍微平静些的日子。

外间,没有战事,内里,政争也渐趋于缓和。

不过回头看去,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