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国色

第七百三十三章 辅公佑的末路

彭城郡,蕲县。

从前线退下的江淮军残兵狼狈地退到这里。

幸亏蕲县大泽纵横,遍地丘陵,古代赫赫有名大泽乡就在于此,还有睢水,沱河阻隔。江淮军逃入山林,跋山涉水下,终于摆脱了赵军追兵。所幸这时候已是近了通济渠了。

辅公佑神色憔悴,回顾左右部下也都是狼狈之态,士卒身上衣甲不整。

一旁将领道:“辅公,弟兄们很多都没有逃出来,还有不少被打散了,不过幸亏中军多在,上募营和丹阳军的弟兄还有三千多人,其余弟兄还有千余。”

听说只剩下五千人马,江淮军起兵以来,还没有遭遇过这样的大败。

辅公佑道:“无妨,前面就是通济渠了,过了通济渠就是我们江淮军的地盘了,下游有我们东阳水师的接应,在庐江还有唐军总管张善安的人马接应。只要过了这里,一切皆安。”

高项道:“义父,赵军太狡猾了,都与我们正面冲突,专在侧翼截杀我后军和落单的士卒,实在太过卑鄙了。”

辅公佑道:“自古以来为求胜者都是不择手段。”

这时前军命人来报:“大帅,前方不久就是通济渠了!”

辅公佑听了精神一震,当下率人马加速前行。

蕲县是淮西的战略要冲,交通往来之地,当年陈胜吴广在此起义,一下子声势就扩散到全国。而自杨广修了通济渠后,此城位于连接江都,洛阳的通济渠旁。更是一下子繁华起来了。

沿着运河附近,不少因河而存的繁华乡镇比比即是。不过因隋末战乱杜伏威起事。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又在这里劫掠北上,对蕲县。淮西都破坏甚大。这几年江淮军一统江淮,将局势稍稍稳定了一下,这通济渠旁的蕲县等运河城市,一下子又重新恢复了不少元气。

辅公佑来到这里,军中军粮早已经是被赵军袭击下都丢了精光。杜伏威当下下令士卒进入附近各城镇劫掠,填报肚子,然后再渡过通济渠。

但不久士卒回报说是蕲县旁城镇空无一人,而蕲县县城城门紧闭,也不知情况。

辅公佑大为诧异。这蕲县这么繁华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没有一个人呢?莫非知道江淮军与赵军大战都提前躲起来了,但是这么大的城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