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服子义

念上,二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路,刘繇注重部下的出身,以出身论英雄;周瑜注重部下的能力,礼贤下士,不问出身。刘繇思想保守,注重维护地主豪强、世家大族的利益;周瑜推行新政,更加注重普通百姓的民生,同时也适当地限制地主豪强、世家大族那过滥的权力。刘繇一介儒生,虽有清名,却薄待部下,胸襟狭窄;周瑜文武双全,体恤下属,胸怀天下……

这一番比较下来,连太史慈自己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自己就是那井底之蛙,只见刘繇,未见天下俊杰。现在看来,自己可能是投错了主公了。

这种强烈的矛盾感让太史慈感到头痛不已。毕竟大丈夫在世,就是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的,眼下,自己领着这几百残兵,到底该何去何从?

听到部下说有人领兵过来了,太史慈顿时觉得不妙,看样子自己的行踪已经泄漏,能大模大样地领着部队过来的,十有**便是周瑜的人马。

想到这里,太史慈沉声问道:“你看清了么?那领头的人是谁?”

那名斥候神色中闪过一丝恐慌,忙回道:“属下见那人年约二旬左右,身穿一身白衣,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也没有多问,便赶紧回来禀报了。但属下见那人背后有人举着一面旗帜,上面绣的是一个大大的周字。”

太史慈心知必然是周瑜到了,便冷笑道:“想不到我太史慈好大的面子,居然是周瑜亲自来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太史慈也是堂堂七尺男儿,这次,我必定是不会再逃的了!传令下去,全体集合!随我下山!”

云岭山下,周瑜领着全柔及百余名亲卫队的精锐,正在指点山间景物,谈笑风生。这次,周瑜得知了太史慈的藏身之处后,知道欲收服这员勇将,非得自己亲自出马不可。

因此,周瑜亲率全柔及两千名亲卫队士卒,一路疾行,由秣陵赶到了云岭之下。为了不让太史慈认为自己是凭借着人多势重来欺负他,周瑜吩咐将亲卫队的大部人马暂时驻扎在章渡,这是离云岭最近的一处要塞,一旦形势不对,在收到飞鸽传书后,小半个时辰之内便可赶到。

就在周瑜与全柔等人谈笑间,见到山上杀下一彪人马,为首一人身高七尺七寸,猿臂蜂腰,胸前一缕长髯,正是太史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