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周郎

第三百六十一章 人事布局

此时朝廷的三公分别为,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都是先朝旧臣,忠的必然是汉室,曹操自然不愿意他们继续占据这样的高位,便要求天子刘协将他们三人同时免职了。

曹操以袁绍功绩大为由,将太尉一职送给了袁绍。这是为了安抚袁绍,毕竟袁绍曾经是关东盟军的盟主,也曾经是曹操名义上的上司。其实曹操还有一丝促狭的心理,你袁绍不是不愿迎接天子么?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从此我的指令便是朝廷的诏令,让你后悔去吧

同时,曹操让当朝名士赵温当了司徒,统管民政。赵温字子柔,蜀郡成都人。赵典侄,赵谦弟。初为京兆郡丞,叹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归四川。正遇家乡灾荒,慷慨施放家中积粮赈救饥民。后封江南亭侯。十三年后,赵温因为拍曹操的马屁,推举曹操之子曹丕到其府中为掾,却被曹操上奏赵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免赵温官,同年去世。

司空因暂无合适人选,曹操干脆将其空缺。

在曹操的主持下,许都的汉室朝廷先后征召名士赵岐、张俭、桓典、徐缪、陈纪等人补充进来,加上尚在其位的韩融、荣欱、杨奇等人,基本保证了朝政的日常运转。

赵岐其年已九十岁,绝对高寿的年龄,当年曾出使关东。张俭是个老党人,本年也已经八十三岁了。陈纪则出身于颍川郡著名的陈氏家族,在许都一带很有影响力,本人也已七十一岁了。他们已经不太可能再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了,曹操抬他们出来,也就是装个门面,挂个金子招牌,扩大许都朝廷的影响力而已。

曹操最为重视的却是朝廷的日常办事机构——尚书台。尚书台由汉武帝始设,是朝廷的中枢机关。光武帝刘秀鉴于西汉末年大权旁落于贵戚大臣,所以竭力把权力集中于君主,凡机密之事全部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而加重了尚书的职权。因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

尚书台的组织有:尚书令一人,秩千石。若以公为之,则增秩二千石,仪礼亦加。尚书仆射一人,秩六百石。职署尚书事,尚书令不在,则代行处理公务。尚书左、右丞各一人,秩四百石,掌录文书期会,佐令、仆治事。六曹尚书,秩各六百石。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