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

第1920章懒政怠政,车船研发

定论?

韦端低下头,眼珠乱转,这个,还需些时日……

庞统语气更加恶劣:主责未了,还有闲情他论?参律真是好悠闲!主公亦将登堂,参律不妨暂留于此,共饮清茶如何?

韦端连连摆手,说道:卑职只是刚好经过政务堂,心念二位令君,故而前来请安尔,焉敢打搅主公……这个,卑职即刻便返……告辞,告辞……说完,便也不敢再做停留,脚步急匆匆的便离开了政务堂。

庞统冷哼一声,然后甩袖子昂然而进。

倒不是庞统故意要做出这样一番跋扈的样子,而是要做事情,自然不可能什么时候都是好好先生。尤其是当下西京尚书台。

尚书台,自有这个职务开始,就是皇帝用来钳制丞相之地,位低而权重。汉武帝时期,为进一步强化君权,政事不专任二府,也就是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故而下令让尚书台主管文书,省阅奏章,传达皇帝的命令,因此地位逐渐重要。

汉光武帝刘秀时期,鉴于西汉晚期的权臣专政,也是有意削弱相权,虽然将太尉、司徒、司空再列居三公高位,几近于宰相之位,但是实际权力则逐渐移于尚书台之中。大兴扩充尚书台的人员编制,最终形成了组织复杂的一个庞大机构,也成为政府的中枢神经系统,亦号称中台。

这样的位置,谁不眼红?

身处漩涡之中,虽然位不如三公,但是权柄比三公还重,本来就不是什么人望加身的职位,不管是在职还是在野,都眼睁睁的盯着,若是资历厚重的倒也可以不用担心这些,毕竟在汉代,名望多少还是有些作用的。

但是庞统么,自然是谈不上多少资历。年岁也不高,也不是按照官场道路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因此作为尚书台令君,肯定会引得一些人不满和非议。

这些不满和非议,却是庞统所需要的。因为庞统知道,骠骑将军斐潜的名声要清白的,要高尚的,要仁德的,那么政治之中,会有纯粹的清白,高尚,仁德么?

那些黑暗的,卑劣的,凶残的事情,又去了哪里,又由谁来做?

所以,那些斐潜不好办的事情,庞统他来办,那些斐潜不好杀的人,庞统他来杀,这是庞统的觉悟,也是庞统的负担。有谁愿意天天被人背后指着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