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三四一章 如何中状元

细揣.测过,对文中鼓吹重开市舶司的好处印象深刻,所以全都依葫芦画瓢,慷慨陈词,力述开海禁之优点,不开海禁之害处,恨不得将大明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变成市舶司才好……

~~~~~~~~~~~~~~~~~~~~~~~~~~~~~~~~~~~~~~~~~~~~~~~~

但嘉靖皇帝的想法果真如此么?

沈默不这么认为,他在进考场之前,便提醒琼林社.的六位老兄,谨记‘曾铣之败’!

其实不只是考前,在这几年里,这位老兄反复被.沈默提起,当做认识嘉靖皇帝的反面教材。其经历大致如下:

曾铣时任兵部.尚书总督三边,位高权重比当今太尉杨博还甚,在长期抗击北方蒙古的过程中,发现蒙古人之所以想抢就抢,想走就走,根源就在于朝廷失去了河套地区这个重要的战略缓冲,于是,曾部堂以满腔的报国激情,写下了那篇誓要恢复河套的檄文‘此一劳永逸之策,万世社稷所赖也!’

应该说,这是谋万世的上策,且完全具备可行性,并不是不着边际的胡吹一气,如果朝廷照准,在三边威望很高的曾铣,还是有希望达成这一目标的。

但是后续发展呢?起初嘉靖帝也破天荒的激动了,当即表示同意,还激动的没法修炼,主动召集内阁商议,大有明天咱们就去削了俺答,夺回河套的架势!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曾铣斩首,妻子流放两千里;大力支持他的内阁首辅夏言更惨,弃市,妻子流放广西,从子从孙削职为民。

一件大明朝头号二号都支持的好事,居然变成这个结果,原因出在哪里呢?

其实还是在嘉靖皇帝身上——不是每个皇帝都梦想着建功立业,开疆拓土,至少在专心修炼的嘉靖帝看来,建功立业太遥远,平平淡淡才是真……

所以激动……确切说是冲动过后,嘉靖帝开始打起了小九九……收复河套固然是泽被子孙的好事,可要是不顺利呢?谁来收拾烂摊子?而且即便顺利,国家要进行战争动员、要征集粮食,要调兵遣将,要运筹帷幄,不累死也得烦死,这样的日子想想就头大,才不要过呢!

于是很快自食其言,下诏曰:‘今逐套贼,师果有名乎?兵食果有余,成功可必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