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

第六三零章濮议之争

让百官改变看法。但因为宋朝没有廷杖,而且皇帝不能杀士大夫,所以英宗感到很吃力,压力很大。

偏偏这时候仁宗皇帝的原配曹太后听说消息,亲自起草了诏书,严厉指责韩琰、欧阳修等人,认为英宗能即位,因为他走过继给仁宗的养子,不能再称濮王为具,所谓皇考也就无从谈起,一下子盖棺定论。

英宗的认爹之路仿佛再无希望。

见形势的展于己不利,英宗不的不暂缓讨论此事,但他并没有放弃。恰恰相反,经过那么长时间的争论,他已经认识到,要想取得胜利。只有争取太后改变态度,釜底抽薪,才能给两制和百官以致命一击!最后竟使出了匪夷所思的一招他预先让欧阳修写好了“议定濮王称皇考,的诏书,藏在身上。然后请曹太后吃饭,席间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已经意识到了错误,愿意痛改前非,不再强求什么。

曹太后虽然跟英宗的关系很不好。但听了英宗情真意切的话语,想想将来还得靠他,曹太后的态度软化了,被英宗在好话连篇中,一杯接一杯的灌醉了,然后掏出诏书。哄着曹太后稀里糊涂的签上了。

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诏书内容,但后悔已经晚了,因为英宗已经将其诏告天下濮安懿王称亲。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也就是给予皇帝的哀荣。

但这项决定遭到了朝臣的坚决抵制,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台谏官员全部自请同贬,甚至在濮邸时的幕僚都站出来反对称亲之举,这是英宗万万没想到的。

面对这始料不及的情况,英宗不能再忍,他下诏停止讨论,将吕诲等三名御史贬出京师,以示决心,同时又拉拢反对派主要人物王佳,许以执政职位,最终软硬兼施。前后历时三年多,才为生父争得了死后的名分,考虑到英宗一公在位五年。这个耗时比例,比嘉靖帝还高。

文章中用这位皇帝类比嘉靖,原意是想证明嘉靖并不是一意孤行。但却忘了这对难兄难弟,还有个最让人诟病的相似点对不是自己老妈的太后,十分的不恭。当然嘉靖是不承认的,但人家老赵家的皇帝

比较实在,赵曙曾经因为天灾且屁己诏,头条就是说自己“听信谗言,对曹太后不恭“八家自己承认了!

于是严世蕃在弹劾文章中说,张太岳用宋英宗类比吾皇,是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