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人

第十五章虎符(2)

符都是秦国的,一共三件,新郭虎符、杜虎符、阳陵虎符。“虎符”为古代帝王调动军队之信和物。授予地方官吏或者统兵将领以兵权,既以虎符的左半授予,待要调动军队时,即派使臣持虎符的右前往驻地。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两半虎符对合,验明无误,即应兵。虎符盛行於战国、秦、汉。

战国晚期秦的新郭虎符,其错金铭文40个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王,左才新郪。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虽母(毋)会符,行殹(也)。”

杜虎符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现的,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尾端卷曲。锗金铭文九行、四十宇:"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铭文最后一句,其意思是:如果军情紧急。不必等会符,可以举烽火报讯,立即行动。新郭虎符,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

阳陵虎符,相传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此件为秦代之物。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左右不能分开,整体形成一艺术品。伏虎卧地,昂前视曲尾上翘。虎符字体谨严浑厚,风格端庄,笔法圆转,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这个将官生前肯定是个大人物,不然武艺不会这么厉害的,很可能是一方郡守。”陈龙淡淡地说,问武辉:“怎么样?看的出来是不是秦代的么?”

武辉白了他一眼:“师叔,我又不是研究历史的,怎么知道?这上面的铭文我可不认识,不过从形状上看,应该不是秦始皇时候的,与阳陵虎符的差别有点大。”

“无所谓了,出去后让专家来研究好了。”陈龙心不在焉地摆了摆手,若有所思,虎符的出现可以说是个惊喜,至少可以确定年代了,不过有没有可能查出这个铜人领的具体身份还不好说,毕竟秦汉时期的历史资料实在太少了。

“尸山,血海,乱世……”他轻声呢喃,眉头紧皱着。

“师叔,你说什么呢?这个东西很珍贵,我们献给国家,研究出什么东西全部告诉你如何?”

“哦,没什么。嗯,反正这东西又不能当饭吃,你留着好了,有结果告诉我。”陈龙瞥了眼武辉手掌上的虎符,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