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

第九十六章:整军

针见血,简明扼要,十分精辟。

“献,人之所畏;闯,人之所附。”

这是来自一个对流寇嗤之以鼻的明朝大臣的评价,现在李自敬回想起来,深以为然。

乱世之中,揭竿而起的义军领袖多了,起初都是声势大振,但最后无一例外,早已经销声匿迹。

同为义军,但他们的旗号就不足令人心归附。

各种大王,各种大帅,现在只剩下了一个,便是这位“人之所附”的李自成。

人之所附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李自成真真正正,是一名直属于普通百姓的农民军领袖。

他的大顺军出现的地方,就是地主官绅的末日。

正因如此,地主官绅们不遗余力,不惜倾家荡产,也要联络任何可能的势力,消灭这支最后的义军。

大顺军所有的温柔,都给了一个人群,那便是乱世中最最底层的普通百姓。

前营在襄阳扩军,李自敬心里明白,其实很多人甚至不是为了那些规定的福利而来。

让他们聚拢到这杆黑色大旗下的,是坚定守在西安的李自成,是替天行道的大顺军。

尤其潼关之战后,李自成大破多铎,带领大顺军重新在西北立足,成为北方可以和清朝抗衡的唯一汉人势力。

成为大顺军的一员,对抗无恶不作的地主官绅,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骄傲的事情。

李自敬坐在中军帐内,翻看着武经总要。

就连他也不知道,在他的心中,对待李自成和大顺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着不为人知的变化。

良久,李自敬放下武经总要。

这本来自于宋代的兵书,用于现在,的确是有些地方不足以取。

比如这次扩军,李自敬就曾日夜翻看武经总要,思虑再三以后,决定不按照宋代的方式招兵。

武经总要上记载的宋代募兵条件,实在很是奇葩。

宋军募兵,以身高为第一准则,身高越高,在军中被分往的地方越好。

如果你长得高,甚至可以一当兵就干禁军,这就是宋军。

李自敬那段时间想了很久,实在不明白这对现阶段的前营来说,有什么必要。

思虑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