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谜踪

卷二 叶赫古墟 第三十五章 镇妖

说到这里,老师傅看了看一头雾水的我们,叹了口气,说是只要一提到中心塔,像他这个岁数的人多少都能说出点故事来。要说这中心塔,也不知道是触到了哪根肺管子,好端端的一夜之间就给拆没了。等到天亮时,连块砖头都找不着了。

听到我这里,我们都是有些吃惊,点灯熬油的拆座塔也用不着这么神秘吧?又不是什么名胜古迹,大可以白天就动手。怎么非得偷偷摸摸的呢?

大牙看了我一眼,心有灵犀的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冲那老师傅一笑:“老师傅,您还别说,就您讲的这些事吧,我们还真爱听。其实也是,像我们这个岁数的,这些老事都不知道了,压根都没听说过,听您老这么一念叨,还真有点意思啊

老头听大牙说的很中听,颇感自豪的笑了笑,谈性渐浓,告诉我们,别看他现在在街头摆摊,修些自些车。他也是认过字的,以前还当过小学老师呢。后来文革那眸子,像他这们的。臭老九”都没少受罪,这老师也就当不成了,要不现在根本就不用干这行了,风吹日晒不吹,也挣不了几个钱,就是混今日子。

要说起这“臭老九”中的“老九”要追溯到元代,当时元代政府依职业的性质,把臣民细致地利分为十级,依次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在那个社会里,一向在中国传统社会最受尊敬的儒家知识分子,就被刑分到社会的最底层,比娼妓都不如。仅只稍稍胜过乞辱。

而让这。臭老九”的说法深入人心的则是十年动乱的那今年代。当时建国初期开始,就有“地主、富农、反革命、坏人、右派”的说法,这五类人属于专政、改造的对象,而在文革开始后,又有“叛徒、特务、走资派。也成为专政、改造的对象。随着文革的深入,知识分子也被拉了进来,就排在了“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第九位,当时公认知识分子爱摆“臭架子。”所以就把知识分子称为“臭老九”。

那个红色东代,最讲究阶级出身。人分三六九等的,其中最吃香的人是“红五类。”即工人、革命军人、革命干部、贫农、下中农。“红五类”享受各种最好的福利和待遇,包括招工、提干、当官、参军、上大学等等。而诸如“臭老九。一样的“黑九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