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一枝红杏——战2型“台风”战斗机。

虽然飞机不是在梁夏帝国诞生的,但是战后十几年,梁夏帝国俨然成了航空技术的圣地与航空先驱的福地。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每年一度的国际航空竞速大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飞机性能早已是今非昔比。

在新历95年年底,根据当时在船台上建造的两艘舰队航母,以及全新的作战需求,比如“华城条约”与“伦泰条约”即将到期,完全看不到续约希望,已经偃旗息鼓十多年的军备竞赛肯定会死灰复燃,帝国海军决定采购一种新的舰载战斗机,用来替换那些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双翼机。

随即,帝国海军广发英雄帖:正式向全国的飞机生产商发起招标。

跟过去的做法一样,标书的指标分为两类,一是必须达到的战术性能指标,二是争取达到的基础数据指标。

具体来说。

战术性能指标:最快飞行速度不得低于每小时五百千米,实用升限不得低于一万米,最大航程至少得达到一千二百千米,海平面最大爬升率不得低于每秒十二米,以及最少要配备四挺十三毫米机枪。

基础数据指标:机长不超过八米,翼展不超过十米,机高不超过四米,空重不超过二千千克,作战状态下的起飞重量不超过三千二百千克,乘员数量不超过一人,最好能携带外部载荷。

海军并不在乎厂商怎么设计,只要能满足这些指标。

唯一的特殊要求是:必须使用风冷发动机。

海军给出的理由是:航母的环境恶劣,没法有效保管像冷却液这样的危险液体,所以不能使用水冷发动机。

归根结底,其实是水冷发动机不成熟,仍然存在很多的缺陷。

比如结构复杂,导致故障率偏高,而且维护与保养都很麻烦,肯定要耗费更多的人工与时间。

保管冷却液那完全就是借口。

航母上有那么多的燃油,还怕多几吨的冷却液?

至于借此显得特立独行,跟陆军航空兵划清界线的说法,也有点牵强。

因为疆域太过广袤,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千差万别,所以在大战爆发之前,陆军航空兵也以适应性能更强的风冷发动机为主。要等到大战爆发之后,陆军战术航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