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

第一百六十三章 设计

“这倒是好主意。”

“藤盾能挡箭矢重量又轻,的确适合水军使用。”

这主要是因为这时代的水军大多用小型战船,也就是只能载二十五人的小舟。

战船小又要求速度,必然就要尽可能减轻重量。

魏呴又哪里知道沈兵不只是要它来制盾,还会用它制盔甲。

沈兵想了想,干脆自己动手设计……他学的就是这专业,此时一时技痒。

盾牌一定要大,就像罗马方盾一样。

这是由于藤牌重量轻,在同样重量要求下盾牌面积越大就意味着它的防护越好。

另外这盾牌还要做成双层的,中间铺上几层能隔水的棕叶棕丝,四周边缘再往内凹……这盾牌就成了一艘可供单人乘坐的小船。

头盔要做成斗笠形,就像宋朝、明朝流行的笠盔。

笠盔的特点是帽沿比较长,能应对从空中成角度射下的箭矢对脖子构成的威胁……

古时盔甲在面部及脖子这一块的防护总是弱点。

因为此处若要加强防护上一层护装作战时就十分不便,动作稍大甚至可能让自己受伤。

而敌人一片箭雨过来射到其它地方都不致命,要害处比如头、胸、腹甚至膊都有护甲。

只有这面部和脖子……它们既是要害又无法加装护甲。

在这情况下宽沿的“飞碟盔”也就是“笠盔”便横空出世。

若箭矢从敌营方向袭来,戴有这“笠盔”的兵士只需将头稍稍低下往前倾,就能很好的护着面部和脖颈。

水战既然多是弓弩战,这用来挡角度箭矢的宽沿“笠盔”沈兵当然不会放过。

当然,它应该还要附加一些作用。

比如同样是双层中间加上棕叶,这样不仅增加防护还是一个遮风挡雨的斗笠,必要时还可用它来舀漏进船里的水。

要知道那楚国地处南方是多雨潮湿地区,这些考虑当然是有必要的。

护甲就不用多说了,就按秦军铠甲制作。

只不过寻常兵士的护甲都没有披膊,这一方面是披膊制作难度大,另一方面是其重量会限制作战。

当然也有批量装备资源不足的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