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第475章 兄弟齐心(一)

朝政多年,不党而党,不争而争,使得朝廷以三大阁老为中心形成三大派系。刘健虽是首辅,可是年岁已高,如今又专心督促新皇理政上,不会主动与谢迁生嫌,相反,随着刘健心生去意,新一代首辅就在谢迁与李东阳两人中产生,李东阳安排人借题发挥也就有了缘由。

谢迁与李东阳都是弘治八年入阁,李东阳封文渊阁大学士、谢迁为东阁大学士。文渊阁排名在东阁前,可谢迁是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李东阳是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所以朝廷站位还是谢迁在前。直到弘治十一年,太子出阁读书,李东阳赐礼部尚书衔,朝堂排位才在谢迁前。可没两年,谢迁又升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排位又在李东阳前,成为次辅。

要是刘阁老退了,那顺位成为首辅的就是谢迁,这个时候攻伐沈家,要是谢迁出面庇护女婿家族,脏水说不得就能泼过去,毕竟谢迁是浙江余姚人氏,离海边不远,这个“通倭”的嫌疑背上,就算是没有证据,名声也会受到牵连;要是谢迁袖手旁观,连女婿都不庇护,那其他门生乡党也难免未免心冷。

在江南士林都有一席之地的松江沈氏,就这样被殃及池鱼。归根结底,还是沈沧病故,沈氏势弱的缘故。

三老爷与徐氏对视,两人都带了无奈。就是对朝局不熟的三太太,听到提及李阁老都多了惴惴。要是只有一个贺家针对沈氏一族并不可怕,贺东盛不过是刑部侍郎,沈家姻亲故旧也能有几分依靠,可要是李阁老站在后边,那亲友的分量就显得不足。

“折子是可提到沈家‘通倭’的是哪位?”徐氏沉思了一下道。

沈理即回乡,有官职在,要是“欲加之罪”,总能查询一二,就怕真出了不肖子弟,真的让赵知府抓到把柄。不知道赵知府是受了指示,构陷沈家;还是为了减轻身上罪责,因沈家子弟不检顺水推舟。要是前者还好,真既是真、假既是假,总有洗清嫌疑的机会;要是后者,沈家想要撕把开就难了。

“长房沈珺、三房沈玲、五房沈琦,如今就拘押在府衙。”三老爷闷闷道:“之前就瞧着沈琦性子虽有些活络,不过既是洪大嫂子教养出来的儿子,不至于这样蠢笨,就怕被人蒙蔽,真走错了一步。长房与三房这两个,却是不知性情如何。”

徐氏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