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望族

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作之合(二)

旁边的杨慎,赞道:“舞勺之年既为新秀才,有这样侄儿在,三老爷何须羡慕旁人……”

杨廷仪谦道:“不过是早下场的缘故,我已经听家兄说了,瑞哥学问也不差,明年童子试应无碍的……”

沈三老爷道:“不过是勤勉,论起天分来,到底不比世侄。”

杨廷和与杨镇这会儿已经寒暄完,正一边吃茶,一边听厅上其他人说话。

杨镇看着少年儒雅的杨慎,再想想沈家的沈瑞、沈珏兄弟,对比自家只晓得淘气的小儿子,真是羡慕嫉妒恨。要是能选择,他宁愿小儿子是个闺女,嫁回沈家,亲上加亲。

谁让次子是个小子,家中虽有闺女,却是庶出。他即便有心与沈家亲近,也没脸用庶女提亲。

杨廷和却是在关注沈瑛,二甲进士出身,又能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是弘治十二年进士中的出sè人物。

再有几个月,这科庶吉士就要散馆,最好的出路当然是“留馆”。可对于沈瑛来说,留在翰林院却未必是好事。

谁让翰林院有个沈理在,族兄弟两个年岁相差不过几岁。以沈理的资历与年岁,极可能就是下一任翰林学士,为了避嫌,倒是不好提拔沈瑛。

沈瑛随着三老爷过来下礼,并没有想自己的前程。

他更多的是感叹杨家父子的不俗,十二岁举人,十二岁过院试,这父子足以令大多数读书人羞愧。

再想想杨家老太爷与大老爷、三老爷三进士,沈家即便传承几代人,也只有二房一家达到这个地步。

如今已经是十二月,外地举人已经陆续抵京,准备明年礼部会试。

沈琦也会参加下一科,不过却是心里没底。沈琦读书资质中平,乡试时成绩就不高,会试这里更是没底。

按照沈瑛的打算,沈琦毕竟年轻,考个三、四科下来,也不过三十来岁。到时实在不行,再另选出路。

沈琦这里,却是不想继续考下去,已经有了主意,要是今科依旧落第,就去考教职。

后院徐氏“插戴”完,前院杨镇看着时间,打算要正式过贴。

这时,就见管家匆匆而来,在杨廷和身边低声禀了一句。

杨廷和闻言,眉头蹙起,连忙起身,对众人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