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9

第三百五十二章:雄壮边城

在之处为小东门,上建“四仙阁”。

小西门上建“三星阁”,小北门上建“文昌阁”,独西门外未建小城,故素有“凤凰单展城”之称。

萧亦几人一边放慢马速缓缓前行,一边与诸人南北望。

大同镇城一眼看去,略呈方形,是有明大将军徐达在北魏都城、唐、辽、金、元旧土城的基础上,从南截约两公里,东西与南北长截约两公里,周长八公里增筑而成。

当然了,若是用现代话来说,大同镇城总面积约为四平方公里。

一路往城下而来,可以看到大同镇城的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方为地基,使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砖分大、中、小三号。

萧亦特意到瓮城城墙墙处,摘下军服手套,继而轻轻抚摸青砖,这里的每一块青砖,粗略估计应该都要有后世红砖的七八倍。

抬头望去,石刚等人赞叹不已。

“这里比起蔚州城来,孰大孰小?”石刚哈哈大笑,而后问道。

王辉看了一眼石刚,笑道:“石大人有所不知,这大同镇城…”

石刚几人像个游客一样在城下朝城墙上眺望,一边不断闲聊,而萧亦也是往城上看去,只不过与石刚几人不同。

他们看的是景色,而萧亦则是细细观看守城官兵的巡哨、守卫情况,以及城墙的损毁程度。

据萧亦目测,大同镇城的城墙起码要有十四五米高,垛墙上又砌有长五六米,高厚约一米的砖垛,垛间距要有一条胳膊长,也就是半米左右。

城墙四面还伫立着五十四座望楼,九十六座窝铺。

一眼望去,城墙外轮廓凸凹排列有序,突出部分的城墙垛子每边计十二个,外加角墩计五十二个。

墩间距也要有一百余米,墩作梯形结构,四角墩目测相距五六米。

在萧亦看来,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以发挥侧射、策应和多角度望的作用。

萧亦看着这些垛口、望楼等,真是看不过来,心中顿觉古时城墙之宏伟,古人建造技艺之精湛,这也是华夏瑰宝之一吧。

这些垛口比起蔚州城的规模也大了许多,应是作为磐***击口),萧亦想着,若是敌军攻城,永安军士卒便可在充足保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