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列侯

第213章 利在千秋

讲话的资格。

“豆油的价格跟着大豆行情走,大豆现在180钱一石,豆油价格200钱一斗钉死动不得,长安的贵人豪门要吃油,南北二军里几十万大肚汉也要吃油,长安五陵一百多万口人,关中580多万人口需要用油量大的很。你们一个个别给老夫装穷!老夫正想着这几年家里也有点钱,把地卖给君侯的钱也存着,可以在庄子南边买几顷地一起种,老夫的五大夫爵可以种25顷地。我家大孙子郑通是大夫爵可以种5顷地,你说这得挣多少钱?”

孙楚是7级公大夫,身量不高却非常强壮。他站起来一拱手道:“郑老您暂且息怒,咱们也不是说不能停种粟米。可您总得给大伙指条明路不是,咱们庄是改种两茬大豆。还是种点别的粮食?”

“种两茬大豆是笨人做的事,君侯曾经说过除了少数作物可以连种两茬,粟米、大豆之类的农作物最不宜连种,稍有不慎种下去收不到理想的产量,把地种坏了等着哭去吧!再花个两三年把地整饬好亏的是自己,为了占小便宜吃大亏是蠢材之举,老夫也没说过要你们种两茬大豆。”

“那是种什么?”

“种这个。”郑老捧起一穗沉甸甸的果实说道:“你们认得此物否?”

许季又跳起来嚷道:“这个我认识,不就是小麦嘛!五谷里麦排第四,但是这玩意种出来的东西很难吃。”

南庄百姓心中很疑惑,小麦的口碑一向不好,因为脱壳的小麦有一层麦麸去不掉,导致小麦的口感非常差,吃到嘴里难以下咽,上古流传至今的麦饭就是用带着麸皮的小麦蒸出饭来,曹时尝过几次的确很难吃。

难吃导致小麦种植面积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从三皇五帝时代到汉兴以来2600年,汉人吃的始终是黍(粟米),往北还有种植稷(糜子),夹杂着种菽(黄豆)等多种作物,南方有稻米但产量很低,伺候稻米太麻烦得不偿失无法成规模,小麦则是口感差产量不高的原因无法普及。

五谷之中黍、稷、菽是必不可缺的主食,把稻、麦算进去就有点滥竽充数的嫌疑。

“得种小麦不好卖也不好吃,总感觉没有太大前途。”

郑老两眼一翻:“谁说的,你们不会脱麸皮得怪自己笨,脱了麸皮做成馍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