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穿三国

第186章 初定益州

还没当回事。可是次次都是这样的时候,法正就受不了了。再三反省之后,他只得写信跟诸葛亮商量:“孔明,主公刚刚夺下益州,人心不稳,现在就推行新法是不是早了点?当初高祖入关时,曾与民约法三章。我们是不是也该象高祖一样,缓刑迟禁,先巩固一下人心?”

诸葛亮不赞成他的观点。为了能说服法正,这天夜里,他连夜就这个问题写了回信《答法正书》。在信里,他详细的分析了目前与高祖约法三章的社会环境完全不同。高祖入关时,人们刚刚经历了暴秦的残酷统治,民不聊生,所以,宜松而不宜紧。而刘璋父子治蜀二十余年,不作为,有法不依。全凭他们父子的一时喜乐。无论是官员、世家,还是行夫走贩都没有了遵守法律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的去模仿高祖当年所为,只能让益州彻底陷入无治的混乱局面。信末,诸葛亮再次强调,时下的益州必须依法严治。

诸葛亮的信有条有理,法正读了之后,心服口服。从此,严格执行新法案。

刘备听说了这封信后,特意跟法正讨来一读。他很赞同诸葛亮的意见。又见诸葛亮行事低调,无论是益州的本土势力,还是先前的荆洲派,都没有与之来往过密。他的心防稍稍减弱,渐渐的把益州的政务交由诸葛亮打理。

而那些益州的世家们见法正油盐不进,便暗地里收集了他的一些过错,捅到了诸葛亮面前。他们制造社会舆论,说法正携私报复,在成都城里作威作福,请求诸葛亮为民请愿,向刘备告发这丫。

诸葛亮和法正接触过,深知他的禀性。这人书生意气。讲究个恩怨分明。对于那些得罪过他的人,他想尽办法找他们的麻烦,报复回去;而对于那些曾经照顾他的人,哪怕真的只是滴水之恩,他都尽量给予照顾。所以,世家们可能有些夸大其辞,却未必是冤枉了他。

老实说,诸葛亮很不喜欢他这样的行事风格。不过,他更清楚刘备的为人。法正是刘备最器重的谋士,夺下益州劳苦功高。就算查实了所有的事实,刘备只怕还是会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