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

109、爹望子成龙(二月二十)

李满囤想起自己少年时作的科举梦,不觉惋惜:他现倒是有钱念书了,但年纪也大了。他科举的理想,便就只能靠他的儿子来实现了。

李贵林的儿子李兴和今年刚六岁,其时也在旁边,听了李贵雨的话不服辩道:“贵雨叔,《大学》我也会背的!”

“你也会?”李贵雨不大相信,毕竟李兴和今年才刚进村里学堂认字。

“真的,我爹教我背的。我还会背《论语》呢。”

“不过《论语》,我才会背一半。”

“不信,我背给你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作为李氏氏族的族长继承人,李贵林早年也在城里私塾读过八年书。

李贵林比李贵雨在城里私塾待得时间长,也更了解城村孩子们学业间的差距。

先前李贵林苦读八年没能考上童生,心中也是遗憾。故他自儿子李兴和一岁学说话始便就将《龙文鞭影》、《幼学琼林》之类城里孩子入学才念的启蒙书似红枣前世的复读机一样一句句反复念背给孩子听。如此几年下来,李兴和还没开蒙学认字呢,便就能背下蒙学的书。

蒙学背好李贵林又马不停蹄地开始教孩子背《四书》。

以李兴和的年岁今春原也可进城读书,但因城里最有名的两个私塾都要考查入学孩子的背默功夫,故李贵林便决意将儿子留在身边亲自教导写字基本功和《四书》背默,以备两年后的考试。

他可不似李满仓于科举两眼一抹黑,然后在北城随便寻个城门口的私塾,把孩子送去,就算完成任务。

不过,李贵林也知道似贵雨这么大的年岁还没一点举业基础的孩子,一般讲究的塾师也不会收。

横竖,李贵林想:城里的私塾确实比村里的学堂强,而且贵雨多读些书也是只有好处。故此他也就没泼李满仓和李贵雨凉水。

李贵林相信再过个几年,等贵雨再大一点,他自会明白科举的艰难以及自己考取的无望––就和当年的他一样,虽觉遗憾,但也无悔!

李贵雨听李兴和果能背《大学》,心情复杂––他家家境差族长家太多,连带的于孩子培养上的投入也不同。

一本《大学》要一吊钱,一本《论语》要四吊钱,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