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

64、沈鞋匠

这粮价都是公价,小店可不敢自专。”

进城买东西多了,李满囤也算是锻炼出来了,知道如何应付讲价。

众人于是知道小地主也不好随便忽悠。

不过想也知道,这年头还能发家的,都是聪明人。

朱中人每天出入北城门以探听市情。今儿他瞧到北街有新店开业,而且还是自己居中成交的铺子,当即便决定给捧个人场。横竖他家没地,平素都是买粮吃,这粮食搁哪里买还不是一样?

找街面上相熟的人家借了两个米袋,朱中人挤出了人群。

“李爷,哈哈,”朱中人笑着拱手:“开业大吉,开业大吉!”

李满囤赶紧回礼:“朱中人,您大驾光临!”

朱中人走进铺子,把两个米袋放到柜台上,方和余财多道:“我要1斗白米和三升玉米面。”

朱中人能剩钱,家里都是白米白面,粗粮吃得不多。

余财多见生意上门,赶紧按数量了两样粮食装进口袋,递给朱中人道:“客官,承惠138文。”

李满囤一旁瞧着,心里合算道:一斗米120文,3升玉米面18文,两样138文,确是没错。

眼见余财多算得快而且无错,李满囤方算是放了心。

朱中人接了粮,又和李满囤寒暄两句,方挤回人群。

凡是北城市面上讨生活的,就没有不认识朱中人的。当下就有人跟朱中人打听店家来历。朱中人见是熟人也笑道:“我和这位店家李爷虽是今年才结识,但已成交了三次生意。”

“他这铺子就是我经的手。”

“我与他捧个场,可是该的?”

熟人一听便就知这店主家境殷实,铺子是自己买下的。他若请店家代加工粮食,想必不会肉包子打狗。且这粮店开着,又不妨碍自家生意,所以倒是要捧捧场。不然,若这店家经营不下去而卖了铺子,然后换一个和自家一样营生的店主,吃亏的反倒是自家了。

围观的都是明白人,想通了其中关节,就有那家里过得好的,吃得起新粮的,回家拿了米袋来称粮。称也不多称,就称个三升、五升的回家先尝尝味。

如此,李家粮店第一天的生意,虽算不上火爆,但也有不少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