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细水长流

56、冬至大过年

了面,且磨面的量都很足,最少也得十斤。

似李满囤这样只打算磨五六斤面的人家,竟是绝无仅有。

“今年,家家都磨这么多?”李满囤瞧着磨坊人拿出的账本有些吃惊。

糯米比普通白米还贵三成,李满囤没想到村人这么舍得吃。他甚至还瞧见上面有李满仓和李满园的名字,他两个弟弟家竟都是磨20斤糯米粉—分家前,家里十来口人吃饭,也才磨十斤面。

“这哪里算多?”磨坊的人笑道:“你是没瞧见他们预定年下打年糕要的面。哪家不是三四十斤?再加上上供用的糯米团子,就没有低于50斤的人家。”

“今年年成好,家家都剩钱。连带的咱村十六个氏族,每一族冬祭都用了比往年更多的米面。”

“我这儿现在单单预定的腊月做馒头都做不过来了。”

李满囤瞧那磨坊是真忙不过来,活计都已经排到了冬节后。李满囤没法子,便只能想着家里就三口人,红枣也不大爱吃粘,他自己去城里随便买几斤糯米粉回来应节,也就罢了。

回到家,王氏见面就问:“可订好了具体那一天磨面?”

李满囤摇头:“排不上,人太多了。我倒是进城买点糯米粉还便宜。”

余曾氏在一旁听说,当即说道:“老爷,咱庄子里也有磨坊。”

“大磨、小磨都有,还有骡子呢。”

李满囤一听,对啊,庄里六十多口人吃饭,肯定得有磨子啊。

把糯米装进口袋,李满囤提起粮袋,准备去庄子里的磨坊瞧瞧。

红枣听说她爹要去庄子,便即也要跟着去。

现王氏每日在家养胎,于曾氏也不去山头摘枸杞了,红枣天天在家,都快憋死了。

李满囤一向疼爱红枣,连城里都能背红枣去,现红枣想去个庄子,自然也是好、好、好。

老北庄的磨坊是间一间就能抵别处三间的石头房,位置就在庄子客堂东面隔墙外的树林边上。

磨坊前面有口深水井,后面也是河,河里也有荷花,甚至还有菱角。河上有座可以走车马的碎石土桥,桥的另一头连着庄里的水田。

磨坊的东面有两个石头垒的院子,每个院子里有十来间砖瓦房。两个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