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民国吃瓜看戏

第 338 章 吃糖吧(催泪)

回家,祝玉燕把信给苏纯钧看。

苏纯钧看了也叹气:“唉,哪里都过不下去了。这些地方没有收入来源,比普通百姓更惨。”

普通百姓一家一户至少亲人们都在一起,彼此之间有个照应,所以不算惨到底。

他说:“小学有不少丢了孩子过去的。”

现在的小学每日走读的只是少数,大部分还是以寄宿学校为主。因为这样挣钱多啊。

但那是以前。现在粮食紧俏,道路不通,出城不易,家家户户都要过不下去,小学揽着一群孩子,更要过不下去了。

百上加斤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父母索性就不来接孩子,将孩子遗弃在了学校。

有的孩子家住乡下,每次回家都要家人来接,每次来学校都是先坐汽车再坐马车,辗转不易。让他们讲清自己家在哪里,哪个村子,他们都说不清楚。

有的学校心狠一点,把孩子赶到街上。有的学校心软一点,就将孩子留下来,全校节衣缩食的过日子。

但可以支撑一时,却支撑不了一世。

从去年到今年已经过去了六七个月,这些学校只怕是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慈善小学则是专收穷人家的孩子,普通小学尚且被丢孩子,慈善小学里的孩子只会更多。慈善小学全靠捐助过日子,他们只会比普通小学更早撑不下去。

慈济院是收养孤儿、残疾和无家可归的妇女的地方。老人院则是收治无家可归的老人,给他们送终的地方,也有家贫不想奉养老人,将年迈的父母背到老人院一丢了之。

总之,这些全都是急需帮助的人。

祝玉燕接了信以后好几个晚上睡不好。苏纯钧发觉后安慰她:“一人难救天下,不要太苛责自己了。做你能做的就好。”

祝玉燕惨笑,说:“不,这其实是救生船难题。我是应该救更多的人,看到的都救,还是救存活可能更大的人呢?”

以前她想的是尽量救助这座城里的普通百姓,帮助他们撑下去,熬过这段艰难的时期,说不定其中就有人能有一线生机,能活下去,活到最后。

其实她在这时就已经做了选择。她选的是更有可能活下去的人。

但现在更悲惨的人出现在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