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抗日记

第四十一章 时代文艺

二十一世纪时空中的演出主要是会蹦蹦跳跳、喊喊叫叫内容没关系主要是会炒作。要硬塞点韩、日、欧、美的东西实在不济的也要塞点港台元素这样才能卖座!如果有人搞点严肃的东西结果会怎样?看看《财迷抗日记》在上低得可怜的点击数就可知道了。

小凤演的这个剧目不知道算是什么剧有对白也有唱几段歌。虽然舞台、道具很简陋与二十一世纪的演出没法比但演出的人认真演观众也认真看。

小凤演的小要饭完全进入了角色真是楚楚可怜赚得台下唏嘘一片。

小凤是不是想起了她以前的生活?反正财迷一下又想起她重病时的情景。

以后一不可收拾小凤等几个小鬼又被请去演了好几个话剧。

这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呕歌人们人性的善良号召人民团结奋斗是这个时期文艺的主流!像二十一世纪那种蹦蹦跳跳、无病呻吟或者情啊爱啊的东西是没有什么市场的。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曲歌星”们在这儿是不会有什么“粉丝”的。

这样说是有根据的。一个专写情啊爱啊之类小说的作家叫张资平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的话成就决不会在琼瑶阿姨之下的。但这个时空因为他的三角恋爱小说受到鲁迅等左翼作家的批评后来(一九三二年)他在报纸上的连载小说被中止了。这就是当时文艺界一些人称之为“腰斩张资平”事件。

财迷也觉得这种小说与现在外忧内患的现实不太协调。你不去看看社会上主流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不去看看失业工人、农民的生活。当然这时在上海一天到晚吃饱饭没事只想着情啊爱啊的人也不是没有。不过知识分子特别是搞传媒、搞文艺的人应该有一点社会责任感自己也要有点内涵才好。

鲁迅等人组织了一个“左翼作家联盟”在文艺界很有影响。洪琛先生也是这“左翼作家联盟”的成员之一。

小凤因此小有名气让一个姓司马的导演看中去拍了几次电影(这个时空可没有什么潜规则!)。不过开始都是配角当主角的孩子什么的而已。

财迷也因此去了几次电影制片厂。见识了当时拍电影的场景。当时胶片的感光度低所以要打很强的光才能拍电影。在这么刺眼的强光下演员的眼睛、嘴巴都要化妆得像鬼似的才能去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