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迷抗日记

第十章 老上海怀旧

水面去的石台阶当地人称“河埠头”。河埠头上有人在河水里洗衣服不光用手搓还用一根木棒捶打衣服。而边上二尺远处居然有人在用河水淘米!

虽然美亚化工厂在当时的闸北算比较西北的郊区但如果是在另一时空就绝对算是闹市区了这儿的房价以年收入数百万的财迷也要考虑考虑才敢买。没想到现在这里还有城中村!不久财迷就知道了原来这个时空在江南像乌镇、同里这样的村落在浙江、江苏比比皆是其中有不少比乌镇、同里还漂亮、有特色。这时的乌镇、同里不可能成为旅游区更别说卖这么贵的门票。

财迷只好坐了一辆黄包车现黄包车真的是黄色的而不是从影视上得到印象都是黑色的。从车夫口中得知原来有点像后来的出租车上海工部局(市政管理部门?)要求营运人力车一律为黄色并领有牌照。牌照分二种“大牌照”到处都可以去“小牌照”只能在华界走不能进入租界。当然“小牌照”的牌照费便宜得多。车上有个可以折叠的油布蓬黄包车上面是用黄色油布。蓬支起来后有点圆弧车子就像半个黄面包。这大概是“黄包车”名字的来源吧?街上偶尔也有其它颜色的人力车多半是黑色的那是有钱人家或公司的专车是私家车!

财迷坐的是小牌照黄包车所以到了苏州河边的一座桥就下了车。过桥是租界向南没多远就到了静安寺路改坐叮当响的有轨电车到了外滩。

刚才从黄包车夫的口中得知迫于大华人民的压力外滩黄浦公园(当时叫外滩公园)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已经在早一年(一九二八年七月)拿掉了大华人如果买了门票也能进去但财迷是不会花这钱去看这么一个“狗和洋人可以入内”的公园的。

不过这时除了这个公园外滩竟然都是码头而不是供人游玩的地方。从黄浦公园向南就是太古码头(英国人的)、招商局码头……大大小小的码头一直排到十六浦还下去。

而虹口方向另一时空的上海新外滩也是一排中外企业的码头日喷人的码头多半在那边。

可看到对面浦东也有一些码头但比浦西少一大半的地方还是农田散落着一些村落、房子也都是矮小的农家房。浦东的江边也泊了一些小船。而浦西的码头上船很多有些船正在装卸货。

正在这时财迷眼前生了令人愤慨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