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第1702章工程

只不过每次黄河水患都伴随着一地狼藉,赶对了时候甚至会重创中原王朝的统治基础,当年大业末年的山东大水,就是如此,还有当年的晋地大旱,都让当地官府的威信荡然无存。

隋末战乱起于人祸,可天灾显然也从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元贞七年,大唐朝廷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治理一下黄河了。

只是这会大唐还拿不出太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全方位的治理,最多也就是疏通一下黄河河道,加固一下堤坝,一些陈旧之处修缮一番等等。

另外就是李破打算在今年修一条通往榆林方向的驰道,还有通往凉州方向的官道也在今年的工程列表里面,这都是之前想好了的。

今年倭人加上高句丽人,来大唐务工的人员能够快速的接近百万人,骤然增加的人口让粮食肯定要吃紧一些,可不能白养了他们,来了都要给大唐做出贡献才能抵消掉成本。

所以这些大些的工程都会不惜人力,换句不好听的话说就是不计死伤,只求尽快完工。

修好了这几条路,蜀中那边的修路工程也就可以启动了,蜀中号称天府之国不假,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把粮食运送出蜀地,损耗极其惊人,所以道路建设要搞起来。

这些事朝廷估算了一下,人力够用的话,三五年就可以完工,其他的地方修修补补就成,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力物力。

到了那时,李破觉着大唐的国力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人力又够用的话,就可以按照预期,彻底把河西走廊给打通了。

一条从长安延伸到龟兹的驰道……嗯,也就算是有点模样了。

…………

工程和政务一样,是做不完的,十年二十年的时间,运用低廉的人力成本,让人说上一句条条大路通长安就能算得上是李破统治年间,做出的丰功伟绩了。

你瞧瞧这艰苦卓绝的模样,耗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年限,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些人也好意思说的出口。

五六千万人口的前隋,修建了两座大城,几条运河,国力便已耗损其半,弄得国中怨声载道,罗马?他们修的路在哪里?又怎么禁受住的考验?就吹他们的共和制以及凯撒吗?

一个帝国,竟然没有太多的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