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第1508章宗教

间没有任何禅理掺杂其中。

好像读书也不多,因为见了两次,也没用什么典故。

只是皇帝之聪明却是一目了然,说话条理清晰,时刻暗藏玄机,甚至可以说是见一斑,便知全貌,按照佛家的话说,这就是天慧之人,两个字,有慧根。

“自天竺高僧东行传佛,至今已有数百年矣,其中难免移风易俗,兼收并蓄。

便如古之儒者,传于孔子,孔子曾师老子,便有道德之说,又讲仁义礼仪,传诸后世,又遵法度,以工商为辅,尚权谋,讲信勇。

陛下之前曾有为往圣继绝学之说,正是切中要害,世人都言,诸子百家,至汉而绝,唯余孔孟,此言差矣,在小僧看来,不过诸家归一,优存劣去而已。

我佛门也讲诸法圆通,熔融而一,此类与儒者何异?陛下不喜佛事,怕是之前未近大德,于佛门有所误会所致。”

巧辩之词,却很深刻,而且他说的一点不错,中原的哲学讲究的就是一个包容万象,于是便有了内圣外王的表象。

这个体系走到后来,日趋保守,表现出来的就是顽固排外,可因为核心仍在,依旧能够包容各式各样的群体,只是不如之前那么开放了而已。

在这样的体系指导之下,佛道皆存,法术并用,足可以保证族群和文明的延续。

别看玄奘年轻,但他出身官宦之家,入得佛门之后又游历多年,对儒佛两家都很了解,对儒家教派的认知非常深刻,佛学上的造诣也不用怀疑。

中原的高僧就是这么奇怪,和外面的那些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这就是玄奘所说的移风易俗。

所谓橘生于南则为橘子,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两人又说了一阵,看似热闹,其实李破再未深入的说些什么出来,他对佛理不感兴趣,玄奘说的再好,也如对牛弹琴。

李破根本不为所动,听得一些佛经上云山雾绕的话语,就暗自直呼晦气。

不过他对宗教的大致理解非是当世之人可比,这也让他不会被人忽悠。

在他看来,儒家主张治世,佛门讲究的是入世,道门讲的则是出世,即便有相互融合之处,却也泾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