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大院养女

第 831 章

撂挑子。

所以,他届时跟着小柳去看看热闹就好。

柳昭今年46岁,是锐意进取派。一身本事在论资排辈、处处掣肘的国有大厂施展不开。

看到报纸上程氏集团公司招聘享受副总待遇的特助,他就过来应聘了。

他对林景东道:“林部长,我其实不太想得通老板怎么就偏偏看上了我。她开出的待遇真的非常好,吸引的不只是我一个老牌大学生而已。当时我们有三个人,还有专门学经济的。”

林景东问了问他们三个人的情况,然后道:“这个不难猜。首先,你是取消高考前最后一届大学生,建国后十几年的大学生都是凤毛麟角一般的存在。基本一毕业就被各大部委机关、国有大厂要去了,起点往往非常高。那会儿水木、京大毕业的甚至有直接一毕业就上正处级的。譬如说如今上海那位朱书记,那就是水木学经济毕业的。你们复旦毕业的也差不到哪儿去。那会儿的大学生本来就是从几亿人里选拔出来的精英。”

柳昭点点头,这也是他一贯十分自傲的地方。五六十年的名牌大学生,那就是天之骄子。

不过,也很多人遭遇了十年磨难。

甚至林部长刚说的这位朱书记,大学毕业就是正处级了。结果二十年后他平反回来还是正处级。

柳昭运气不错,一直待在厂里,没有受到大的冲击。

他辞职不是因为厂里对他不好。他四十多就干到万人大厂的副厂长,虽然排位靠后,很受重视了。

要知道厂长可是正厅级,他单论级别也是上了副厅的。

只不过,老厂长想法比较守旧,而且厂里头派系林立的。

下头的工人又吃惯了大锅饭,对想砸了大锅饭、提高效率的他也十分不接受。

他感觉有志难伸,这才会在应聘上后辞职。

当然,也是双向选择。

他管过国有大厂、那种万人大厂的人,管理程氏集团国内这1.5万人还不是手拿把攥。

关键程氏集团年轻啊,从上到下的管理人员锐意进取。

嗯,只是管理人员。因为占员工最大头的是那些每天来摘菜的临时工。

北上广深四地的摘菜工大概有一万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