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新史

第七节 美洲归来客

有了充足的准备,春耕顺利结束。而安禄山也开始大搞科学研究、技术建设,不过成功的少,失败的多。

先成功的,就是水泥和焦煤的炼制。

这两个东西的制作工艺要求很严格,但是如果你只想要一些质量差的成品,那就很简单。先生产出来的水泥,安禄山看了以后,只吩咐了一句“搅拌成水泥沙,去铺路吧!”

焦煤的情况好一点,至少出来的焦煤,基本上和安禄山以前看到过的非常想象,燃烧产生的温度也很高。只是浪费太严重了,一炉里面,按照成色判断,应该有三分之二的是不合格焦煤。这个问题不大,中国的传统工艺人,讲究的就是经验火候,等多烧几次,成品率就会大大提高。

出产焦煤后带来了一个好处,考虑到炼钢炼铜的大作坊还没建好,安禄山授权炼制水泥的张果,使用焦煤炼一窑。这一次,水泥的品质大大提高,虽然不可能达到像安禄山见到过的水泥那样,但用来砌砖浇筑,已经基本没问题。

其他像纺纱机,织布机改良,都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大量木工脚踏式车床的应用,让木制器具零件化,标准化,甚至还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流水分工制作。由于辽东木材充足,还没到夏天,各种生活器具,就已经加工的差不多了。安禄山甚至还打算专门建造一个家具作坊,向中原贩卖木制器具。

不成功的第一个代表,则是建立气象预报站。安禄山读小学的时候,学校中就有一个气象预报站,里面只有一些温度计,湿度计,风度计之类的简单玩意儿,非常简单,仅仅是利用数据规律来推断是否下雨,命中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

作为对古代农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天气变化,安禄山一直想设法解决。不过很可惜,那些设备太难找了。温度计虽然还没有,但玻璃已经造出来,想要造出一个粗糙点的也不难。关键是湿度计和风度计,他们可以用一些具体的凝水度,高空小风扇转圈数来代替,但是精度太成问题。安禄山最后只是让人进行一些数据记录,以备将来查询。进行粗略的天气预报,在几年之内,还不大可能。

第二个问题就是电了,这个制作更简单。造一个线圈,不停的用手摇就能实现,一般在初中高中的物理试验课时,都玩过。

不过说说容易做起来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