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2333章

地还在只出不进,反倒要继续往那边增加投入?”

金尚宪解释道:“盐场矿场的确是已经陆续投产,但海汉人认为生产规模仍然不够,所以一直还在扩充场地。按照协议我国也得按比例投入相应的经费,如果不跟投,海汉就会在这些产业中占据更多的份额,所以为了确保未来的收益,我们也只能咬着牙继续砸钱进去了。”

李凒听完这番解释后越发觉得头疼了,原本指望这些合作经营的产业能够迅速改善本国的财政状况,但想不到还没看见收益,就已经因此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

李凒有些不耐烦道:“明明说好是聚宝盆,如今反而成了无底洞!那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收益,海汉人可有给出确切的期限?”

金尚宪应道:“据微臣所知,大同江流域的产业在今年年底之前应当会实现盈利,朝廷的财政状况到明年便能有所缓解了。”

李凒摇头道:“还是太慢了,欠了这么多外债,如今还有好多需要花钱的地方,何时才能把坑填上?我在三亚的时候算过,光是组建新军一项,头几年每年都得投入百八十万两银子才行。要指望大同江那边的进账来实现收支平衡,看来短期内是办不到了。”

李凒在三亚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在为本国的未来发展做规划,而最稳妥的强国之法,当然便是效仿海汉的成功经验,经济军事双管齐下,以最快速度提升国力之后,便开始向外扩张势力范围,从而逐步成为令人敬畏的强国。

但海汉走这条路并不是那么容易效仿,仅是军事方面所需的投入就足以拖垮朝鲜国的财政了。不论是军备采购、训练开支,还是维持新军编制的日常运转费用,都远远超出了朝鲜国过去的军费预算。

李凒认为要组建新军,所需的费用就得依靠大同江流域那些产业的收入来提供,但现在看来这个想法还是太乐观了一些,在背负大量债务的情况下,即便大同江那边的产业开始有了收益,还得优先用于偿还外债,能够被分配为军费的款项极为有限,对李凒所构想的发展前景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他先前才看了兵曹衙门提交的关于新建水师舰队的方案,这是按照他的要求所制定的十年远景规划。这个方案需要向海汉采购大量军备,仅向其购买二十艘战船和配套的舰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