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2285章

邵强一口便答应下来,朝着街角挥了挥手,那边巷子里驶出了一辆箱式四轮马车。

“这是本地管委会的公务接待用车,几位请吧!”待那马车驶近,邵强便邀请张金宝等人上车,加上他自己一共四人,刚好能坐进这马车里。

从他们上车的地方到附近的私塾其实并不远,张金宝估摸着也就坐了一里地多一点,便已经到了目的地。

几人下得车来,见路边一个院落的大门上挂着“书香舍”的牌匾,里面还传来琅琅读书声,不用问应该便是这里了。

走近一看,这大门也就虚掩着没关,于是邵强打头,带着张金宝等人便径直推门进去了。

大门正对着的厅堂里,摆放着三十多张书桌,几十名学子正在摇头晃脑地吟诵文章。厅堂里站着一位教书先生,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却没有立刻出来相迎,仍是站在厅里没有动。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张金宝等人便站在院落中,只听了片刻,便已经分辨出这些学生所念的文章正是最为常见的传统启蒙读物之一《千字文》。这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周兴嗣所著的长韵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所组成,全文全部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易诵易记,之后的各朝各代都广泛采用了这篇文章来作为儿童启蒙的识字教材。

海汉文教部在立国之后组织力量撰写了一些基础教材,将国民教育方向定位为扫盲和通识教育,不再以传统的经史子集和八股文作为教学要求。不过作出了如此之大的调整,海汉也没有禁止使用以前的一些传统教材进行教学活动,特别是适合学龄童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也一直仍在海汉国的基层学堂中使用。

琼西书院虽然是职教方向的教育机构,以教授专业生产技能为主,但因为生源大多是没怎么念过书的农家子弟,所以也设有教学生们识字的基础文化课。这传承已有千年的《千字文》,同样也是琼西书院的指定读物之一。

等到学生念完整篇千字文之后,那名教书先生便让学生们抄写一遍,然后施施然地走出了厅堂,与站在院落里的几人见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