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九百九十五章 军事援助

1628年崇祯帝命两广大员李逢节、王尊德委托葡萄牙商人购炮募兵。次年二月,澳门葡萄牙人捐献大炮十门火枪若干,由专人押送北上进京。崇祯帝将火炮部署于京城要地,并赐名“神威大将军”。同时还任命了徐光启为总提协,让葡萄牙人在京城协助铸炮并训练炮兵。不过由于客观存在的技术障碍,这些措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1630年,崇祯帝再次下令,让葡萄牙人从澳门购炮募兵。这次葡萄牙人的反应同样相当积极,不但向明廷提供了300余人的炮兵队伍,还有40门火炮。但此时明廷内部出现意见分歧,一部分反对派认为不能让葡萄牙人在军事上过多介入,特别是京城重地的守备,更不应该交给外国人来负责,而崇祯帝后来也采信了这种意见,不再接受葡萄牙人提供的大规模军援。

这一时期大明军中装备火器最多最先进的,大概山东登州的驻军应该算是其中之一了。徐光启和孙元化将葡萄牙人提供的火炮、炮师和造炮工匠都集中到登州,试图在这里打造出一支强大的火器部队。孙元化的部队拥有佛郎机炮20余门,西洋铳320支,鸟铳千支,还拥有一批掌握了西洋火炮技术的炮手。

但可惜的是在登州之乱中,这支精锐之师几乎毁于一旦,葡萄牙雇佣军在战斗中有包括炮队统领公沙在内的十二人战死,另有十五人伤重被俘。活下来的葡萄牙人在战后离开登州,南下返回了澳门。而之后叛逃去东北投后金的孔有德等人带去当地的造炮工匠和武器装备,基本都是出自这支由大明花重金打造出来的火器部队。

考虑到葡萄牙人在澳门当地的常驻人口不过一两千,能够为大明提供这种程度的军援已经算得上是尽心尽力了。而相较于他们的付出,从大明所得到的好处其实还是比较有限的,比起海汉如今的待遇差了足有十万八千里。但海汉显然还并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能借助军援获得更多的好处,这在罗升东看来多少有一点不太现实。

宁崎道:“此一时彼一时,天启年间,大明要面对的内外压力远不如现在,葡萄牙人想谈条件也没法谈。但如今的大明正陷于内忧外患之中,如果我们海汉决定继续冷眼旁观下去,十年之内,大明的天下就保不住了!”

“十年?这……应该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