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崛起南海

第772章 官方喉舌

能消费得起。而《快报》的内容定位就是各种民间八卦,山野趣事为主,加上诸多的宣传广告——报纸的发行价格如此便宜,一多半的原因还是因为上面刊登的各种广告摊薄了发行成本。即便是不识字的农夫、力工,到了《快报》发行日也会在放工后跑到茶馆,花几分钱买一杯最便宜的乌龙茶,听茶馆里驻场的读报先生宣读报纸上的内容。

这两份报纸都是由海汉宣传部组织编辑出版,但各有针对的发行对象和读者群体,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不过像李奈这样有闲钱的人,一般都乐于多掏几个钱把两份报纸一起订下来,在研究官方政策之余,也看看海汉民间的各种动向。

李奈按照自己的习惯先拿起了最近一期的《海汉参考》,七天前出版,不过这期报纸送抵广州的时候他大概已经在南下途中了,正好没有看到。头版标题新闻是《澎湖移民踊跃参军,刻苦训练海陆并进》,李奈大致看了下内容,是讲述从北方南下的新移民在抵达澎湖的移民基地后,有许多青壮男子都为了报答海汉的救命之恩而选择了报名加入民团,而当地驻扎的民团海陆两军都有,于是都各自吸纳了一部分新兵进行培训。

文章中既没有写出明确的新兵数量,也没有训练的具体内容,基本都是官方文笔,流于表面而并不会点出重点。一般人看过之后,大概只会接受到一些作用不大的信息,诸如北方移民正在迁入澎湖,当地有民团军驻守等等。

但李奈从中却注意到两个隐藏在文章中的信息,一是从北方迁入的移民规模估计不小,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地招募几十个兵,这种消息的份量肯定还不够登上官方媒体的头版头条;二是当地驻军就地训练新兵,而非送回胜利港的民团军训基地培训,这说明当地的驻军权限极大,亦或是有比较大的兵力缺口需要尽快填补,李奈个人认为可能是后一种情况——海汉人要在台湾殖民,自然需要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新殖民点,如果能够就近调动人马,显然要比从三亚千里迢迢调兵过去更为便捷省事。

在这篇新闻稿下面,还有一篇篇幅不长的评论员文章,署名是“天山奇石”,李奈知道这是宁崎在官媒上的笔名,当下便接着看了下去。文章中主要是讲述海汉移民政策对于拯救大明战争难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为海汉执委会的仁慈举动欢

章节目录